
天然氣余壓發電是一項綠色低碳技術,作為國家管網集團提出的新型能源“質能網”中實現“能—能轉換”的路徑之一,其原理是通過回收管道輸送天然氣到城市門站的余壓,把這種壓力勢能轉化成機械能,再帶動膨脹發電機組轉動,最終發出清潔電力。這一過程不消耗天然氣、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,有效推動能源可持續利用和發展。
國家管網集團選取區域內典型分輸站場開展余壓發電項目,新設備與站場原有調壓系統并聯運行,若遇發電設備停機,原有系統可依托自動分輸功能無間斷接管供氣任務,為居民及企業的安全穩定用氣提供了可靠的雙重保障。
設備創新采用了可調節導流技術與3D打印葉輪,以自然通風方式對低溫天然氣進行高效復熱,在顯著減少設備自身能耗的同時,成功解決了高壓力、小流量等多項技術難題,實現了資源節約與環保效益的雙重提升。
該項目按照“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”模式運營,預計年生產電能300萬千瓦時,減少碳排放超2000噸。
普通天然氣分輸站場升級為分布式能源站場,既解決了傳統天然氣分輸站在降壓輸送過程中壓力能浪費的難題,也產生電能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的相關產業政策,是國家管網集團在“雙碳三新”領域積極探索的生動實踐。



